梅岭小学为学生献上特殊的“成长之礼”
(资料图片)
近日,梅岭小学召开《“小种子”学生成长评价方案》专家论证会,将学生评价改革作为一份特殊的“成长之礼”送给每一位梅岭学子。
“‘小种子’学生成长评价体系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活泼生动的小种子卡通形象为载体,面向全体学生、体现素养导向、强化过程体验、促进主动学习的综合评价制度。”梅岭小学学生发展部副校长钱超介绍说,该评价体系包含七个原则,分别是全面性原则、多主体原则、过程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梯度性原则、数字化原则和趣味性原则。
“小种子”学生成长评价体系包含哪些具体内容呢?“我们这个评价内容主要是两大类,一个是‘成长类’种子评选,一个是‘荣誉类’种子评选。”钱超副校长告诉记者,“成长类”种子又包含真、善、美、强、勤、个性六小类,囊括了学生各学科各方面的发展评价,而当“成长类”种子达到一定数目之后,就可以参与“荣誉类”种子的评选,不同数量的“成长类”种子可以评选绿、银、金三种“荣誉类”种子,“这其实是有一个递进过程的。”
论证会现场,梅岭小学邀请教育部特聘中小学教材审查专家、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扬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陈萍教授对本方案进行论证。陈萍教授强调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呼吁在场家委看到新时代的国际竞争力已趋向于高技能技术性人才的竞争。“我认为本方案是梅岭小学送给学生最珍贵的儿童节礼物,预祝种子在梅岭小学生根、发芽、茁壮成长。”陈萍说。
“作为一名家委代表,有幸参加了评价改革的全流程,见证了梅岭小学在学生评价改革过程中的严谨与民主。通过参与此次评价改革,让作为家长的我们,深刻感受到学校希望通过评价指导家长在家庭真实场景中科学开展家庭教育的良苦用心。”马太路校区二年级家委代表羽昕妈妈说,清晰的评价路径、家校协同的育人方式,为家长架起了一座与老师、学校双向沟通的“桥梁”,而这座“桥梁”不仅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更有助于缓解家庭的育人焦虑,更益于整个成长生态环境的优化。
“希望梅岭小学所有老师能够看到改革方案中帮助学生建构真实学习场景的重要作用,明确‘双新’‘双减’背景下教育人的时代担当,强调学生成长的‘蓝图’已经绘就,需要每一位教师全面学习,早日落实、落地,见行、见效。”论证会最后,梅岭小学校长贾传泳指出,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所有的目标都应指向于人的成长,唯有回到教育变革的深层次主题,才能使评价成为每个学生朝向未来的助推器。 记者 胡迪 叶明珠